选择网站语言 / Language
芒砀山旅游区

新闻动态TOURIST SERVICES

夫子山景区:文脉贯古今,圣境藏六艺

2025-11-21  小编  浏览


来夫子山文圣苑

赴一场文化之约




在芒砀山西麓,藏着一座不算巍峨却足够厚重的山体——夫子山。它没有奇绝的山势,却凭着一段圣贤佳话,成为全国唯一以“夫子”命名的山,千百年来文脉不断,藏着中国人刻进骨子里的儒家情怀。


PART 1

缘起一场雨:千年圣迹藏山间


夫子山的故事,要从两千多年前的一场雨说起。相传孔子率弟子周游列国时,途经此地遇大雨,便在此处避雨休憩,山体也因这份珍贵圣迹得名“夫子山”。



如今走到夫子避雨处,触摸着山间留存的痕迹,仿佛还能听见当年孔子与弟子们的论道之声,浮躁的心瞬间就静了下来。紧邻着的文庙,更是古意盎然,作为祭祀孔子的礼制建筑,殿宇庄重肃穆,香火绵延至今。殿内的匾额、楹联与碑刻,每一处都在诉说着儒家文化的千年传承,置身其中,便能深切感受礼乐教化的深厚底蕴。




PART 2

文圣苑寻踪:六艺石柱映圣贤


2008年,景区在文庙东侧倾力打造了文圣苑,这片50余亩的仿清代园林,把古典园林的精巧和儒家文化的厚重揉在了一起,逛起来步步是景,处处藏礼。


苑内的核心建筑状元楼,采用“明三暗六”的经典形制,飞檐翘角、雕梁画栋,站在楼下仰望,便能感受到清代建筑的恢弘雅致。登楼远眺,芒砀山的全景尽收眼底,微风拂过,仿佛还能听见古时学子的朗朗书声,难怪这里成了无数学子祈福“状元及第”的必到之处



状元楼前的景象,更是让人驻足良久——一尊高约7.3米的黑色孔子立像巍然矗立,圣人面容慈祥肃穆,目光仿佛穿越千年,凝视着后世传承文脉的人们。雕像两侧,六根洁白石柱傲然挺立,分别镌刻着孔子倡导的“礼、乐、射、御、书、数”。


这便是古代君子的“六艺”,是成为全才的必备素养,更是儒家“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”理念的具象化体现。触摸着石柱上的纹路,就像与先贤对话,读懂了古人对“全面发展”的追求。



PART 3

笔墨传千年:书法与书院的邂逅


从状元楼再往东走,更是景区的“文化灵魂”——芒山书院。要知道,历史上芒砀山地区就有太丘书院、浍滨书院等知名学府,如今景区重置芒山书院,就是想借着夫子山的文化氛围,唤起大家的读书意识,重拾静心读书的习惯。



走进书院,一座亭子里的石幢格外引人注目,上面复刻的是颜真卿的颜体多宝塔八面碑——“八关斋”。颜体的雄浑大气在碑刻上展现得淋漓尽致,站在碑前,既能感受书法艺术的魅力,又能在书院的静谧中,生出对读书治学的敬畏之心。


漫步书法长廊,587块碑帖完整复刻了《三希堂法帖》从魏晋的风骨到唐宋的气象,历代书法大家的笔墨精髓尽在眼前,每一块碑帖都值得细细品味,书法爱好者来了绝对舍不得走!


夫子山不大,却步步是文化;景不多,却处处藏智慧。在这里,你可以在夫子避雨处追思圣迹,在文庙中体悟礼乐,在状元楼登高祈福,在书法长廊沉浸笔墨,在芒山书院静心读书。

无论是带着孩子来做文化研学,和朋友来寻古探幽,还是独自来静心充电,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文化共鸣。



来夫子山,赴一场文化之约!



—END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