选择网站语言 / Language
芒砀山旅游区

新闻动态TOURIST SERVICES

夫子山文庙:一座藏在山中的儒家圣殿

2025-10-21  小编  浏览

穿越千年

感受孔子智慧的回响

在河南永城芒砀山西部

藏着一处绝无仅有的文化圣地——夫子山

这里是全国唯一用“夫子”命名的山体。

而山中的文庙,更是一处让人瞬间穿越千年的儒家圣地,向世人诉说着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。


文庙溯源:

从孔子避雨到万世师表

文庙简介

夫子山文庙,又称夫子庙,经过明,清两代先后的维修复原,最终呈现为我们今天见到的样子。

历史小故事

据史料记载,春秋末年孔子携弟子周游列国,“去曹适宋”途经芒砀山时,突遇大雨,便在山南麓的天然崖洞中避雨。

正是在这个后来被称为“孔子避雨处”的崖洞中,孔子就地开讲,从“仁者爱人”讲到“克己复礼”,雨声淅沥中,弟子们围坐聆听,儒家思想如春雨般浸润心田。

为纪念这一佳话,当地人不仅将此山命名为“夫子山”,更在此修建文庙,供奉孔子,传承儒家文化。

建筑格局:

森严等级中的礼制精神

步入夫子山文庙,你一定会被这里的古朴气息所震撼。文庙由大成门、启圣殿、东西厢房组成,规模虽不大,却是豫东有名的孔子纪念地。

大成门分主门和东西侧门,中间的大门只有皇帝参拜孔子时才能打开,文官儒生从左门而入,武官将士从右门而入,体现了古代参拜孔子时森严的等级制度。

大成门内,两棵苍劲的古柏守护着这座圣殿,其中一棵在清代咸丰年间曾遭火烧,却依然枝繁叶茂,象征着儒家文化的生生不息。

碑刻记忆:

穿越时空的文化见证

院内的三通石碑,是文庙的“活历史”。

从康熙年间孔子第六十七代孙孔毓圻撰文的《夫子庙碑记》,到乾隆年间第七十一代孙孔昭焕的《勒名碑记》,这跨越三代皇帝的碑刻,记录了文庙的沧桑变迁。

最有趣的是“柏抱碑”奇观——一棵古柏斜依在石碑上,仿佛在守护着这些珍贵的历史记忆。

仔细看,地上的青石台阶还雕有云龙图案——这就是只有皇帝才能行走的“龙踏”。站在这里,仿佛能感受到历代帝王前来祭孔的盛大场面。

历史沧桑:

文庙的兴衰与重生

你知道吗?这座文庙还承载着民国时期一段温暖往事。

当地乡贤鲁紫铭先生联合地方绅士,在时局动荡、民生艰难的年代,带头捐资修缮文庙。

他们不为名利,只为守住这片土地上的文化根脉,让后人能够继续在这里感受孔子的智慧。这份对文化的敬畏与担当,令人动容。

文庙曾在文革期间遭到破坏,塑像尽毁。2002年,依据当地老村民的回忆和史籍记载,文庙得以恢复原貌。

如今,我们能看到殿内塑像,听到孔子故事,都要感谢那些默默守护文化根脉的人们。

必看亮点

启圣殿楹联: 

启圣殿廊下四根石柱阴刻楷书两幅楹联——为清代永城知县陈梦莲题写。这两幅楹联,道尽了孔子思想的博大精深。

• 四配塑像:

殿内供奉的不仅是孔子,还有复圣颜回、宗圣曾参、述圣子思、亚圣孟子四位儒家重要人物。


游览贴士

地址:

河南省永城市芒砀山旅游区夫子山景区

特色:

全国唯一用“夫子”命名的山体,文庙内有珍贵的古碑和古柏

最佳游览时间:

四季皆宜,春秋两季气候最为舒适


文庙不仅是一座建筑,

更是一本活着的一部活着的儒家文化史。

这个秋天,不妨走进夫子山文庙,

在古柏苍翠、碑刻林立中,

亲身感受中华文脉的勃勃生机;

体会“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”的儒家理想

如何穿越时空;

依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;

与孔子来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!